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5月28日,由精密测量院与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联合举办的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面向水生态损害的证据固定和鉴定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论证咨询会,在精密测量院顺利召开。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牵头承担,精密测量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广东美格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壹健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共同参与。
本次会议由咨询专家组成员、项目及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等40余人,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精密测量院副总工刘成恕、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副主任王英才分别代表会议举办单位致辞,项目牵头单位城市环境研究所科技处处长卢新致谢,项目负责人、研究员杨军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精密测量院科研处处长姚远主持会议。
实施方案咨询论证环节,由咨询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昱主持,专家组成员还包括湖北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谭铁军、南京大学教授张效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战爱斌、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余志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甘南琴。研究员王智、邢鹏、张子兴,教授束文圣、高工李瑞雯等课题负责人依次汇报了课题目标、实施方案及进度安排。专家组听取汇报后,对实施方案给予肯定,并结合其可行性、合理性,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要求项目团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需加强课题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参与单位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为水生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决策支持,推动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应用与转化。
学术会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水生态损害的证据固定和鉴定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论证会在精密测量院召开
5月28日,由精密测量院与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联合举办的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面向水生态损害的证据固定和鉴定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论证咨询会,在精密测量院顺利召开。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牵头承担,精密测量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广东美格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壹健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共同参与。
本次会议由咨询专家组成员、项目及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等40余人,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精密测量院副总工刘成恕、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副主任王英才分别代表会议举办单位致辞,项目牵头单位城市环境研究所科技处处长卢新致谢,项目负责人、研究员杨军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精密测量院科研处处长姚远主持会议。
实施方案咨询论证环节,由咨询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昱主持,专家组成员还包括湖北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谭铁军、南京大学教授张效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战爱斌、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余志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甘南琴。研究员王智、邢鹏、张子兴,教授束文圣、高工李瑞雯等课题负责人依次汇报了课题目标、实施方案及进度安排。专家组听取汇报后,对实施方案给予肯定,并结合其可行性、合理性,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要求项目团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需加强课题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参与单位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为水生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决策支持,推动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应用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