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北斗导航卫星的心脏——星载铷钟能有多小?在(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铷钟展厅,一个金灿灿的铷钟样品只有普通鞋盒大小,重4.4公斤。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精密测量院梅刚华研究员领衔团队完成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星载铷原子钟技术实现与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卫星导航直接依赖计时准确,天地时间越同步,误差越小,定位的精度就越高。铷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寿命长且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原子钟之一,因此全球各卫星导航系统不约而同选择铷钟作为计时器。铷钟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决定着导航卫星的成败,是导航卫星名副其实的“心脏”。
1997年,梅刚华团队接到研制北斗星载原子钟的任务。当时,星载原子钟技术仅为美国等少数国家掌握,在我国属于技术空白。面对欧美的技术封锁,只能走自主研发这一条路。
经过20多年的持续攻关,梅刚华团队多次刷新世界纪录,研制的北斗星载铷钟量级步步提高。
研究团队自2007年成功研制出第一代星载铷原子钟装备北斗二号卫星后持续攻关,围绕“国际一流”北斗三号系统建设目标,开展了星载铷原子钟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研究,取得了“两首”“两发”等系列科技创新成果:首次给出了铷钟频率稳定度完整数学表达式,揭示稳定度与原子信号信噪比、原子体系环境敏感性之间的定量关系,为高性能铷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创高品质微波腔、高光谱纯度抽运光源和光学及同位素双重滤光技术。发明了低噪声频率合成技术,解决了有源器件附加噪声高、偶次谐波抑制效率低的问题。发展了系统的设计和工作参数优化技术,克服环境敏感性对长期稳定度的影响。同时,建成了以自研设备为主的研制生产线,形成了高性能星载铷钟整机设计、制造批产能力。该技术成果推进了我国铷原子钟技术进步,满足了北斗三号系统工程建设需求,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院士评价,“两代星载铷钟有力支持了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性能提升”“是我国核心关键技术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典型案例,为我国的原子钟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前不久,梅刚华带领团队研制出的新型铷钟,秒级频率稳定度比甚高精度铷钟还要高出近1个数量级,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为研制下一代北斗系统星载原子钟提供了技术储备。
媒体链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2793244/2521054/0?w=1719224431279
传媒扫描
【湖北日报】多次刷新世界纪录 鄂产“北斗心脏”精准支撑中国卫星导航
北斗导航卫星的心脏——星载铷钟能有多小?在(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铷钟展厅,一个金灿灿的铷钟样品只有普通鞋盒大小,重4.4公斤。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精密测量院梅刚华研究员领衔团队完成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星载铷原子钟技术实现与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卫星导航直接依赖计时准确,天地时间越同步,误差越小,定位的精度就越高。铷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寿命长且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原子钟之一,因此全球各卫星导航系统不约而同选择铷钟作为计时器。铷钟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决定着导航卫星的成败,是导航卫星名副其实的“心脏”。
1997年,梅刚华团队接到研制北斗星载原子钟的任务。当时,星载原子钟技术仅为美国等少数国家掌握,在我国属于技术空白。面对欧美的技术封锁,只能走自主研发这一条路。
经过20多年的持续攻关,梅刚华团队多次刷新世界纪录,研制的北斗星载铷钟量级步步提高。
研究团队自2007年成功研制出第一代星载铷原子钟装备北斗二号卫星后持续攻关,围绕“国际一流”北斗三号系统建设目标,开展了星载铷原子钟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研究,取得了“两首”“两发”等系列科技创新成果:首次给出了铷钟频率稳定度完整数学表达式,揭示稳定度与原子信号信噪比、原子体系环境敏感性之间的定量关系,为高性能铷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创高品质微波腔、高光谱纯度抽运光源和光学及同位素双重滤光技术。发明了低噪声频率合成技术,解决了有源器件附加噪声高、偶次谐波抑制效率低的问题。发展了系统的设计和工作参数优化技术,克服环境敏感性对长期稳定度的影响。同时,建成了以自研设备为主的研制生产线,形成了高性能星载铷钟整机设计、制造批产能力。该技术成果推进了我国铷原子钟技术进步,满足了北斗三号系统工程建设需求,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院士评价,“两代星载铷钟有力支持了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性能提升”“是我国核心关键技术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典型案例,为我国的原子钟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前不久,梅刚华带领团队研制出的新型铷钟,秒级频率稳定度比甚高精度铷钟还要高出近1个数量级,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为研制下一代北斗系统星载原子钟提供了技术储备。
媒体链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2793244/2521054/0?w=1719224431279